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“我在南山有棵树”,染绿凉州!

体育正文 264 0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“我在南山有棵树”,染绿凉州!
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“我在南山有棵树”,染绿凉州!

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 婧 张春燕 苏(sū) 慧 初夏时节(shíjié),参加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——2025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”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团(jìzhětuán)一行(yīxíng)驱车沿山路盘旋而上,来到武威市凉州区南部山区生态林建设基地。 站在山脊俯瞰,成片的生态林顺山势栽种,云杉、侧柏、山杏等树木层层叠叠,竞相生长;树下花草葱郁,生机盎然(shēngjīàngrán),把南部山区装点得如诗如画;山坡上(shàng),“建设美丽中国”六个大字格外(géwài)醒目…… 从“黄土漫天”到“绿浪翻滚”,从“鸟不落脚”到“野禽安家”,凉州区南部山区正在形成一条不断延展的绿色生态廊道,用实际行动(shíjìxíngdòng)诠释(quánshì)了“扩绿兴绿护绿”理念,以绿妆(yǐlǜzhuāng)锦绣,以心绘丹青。 植绿,是凉州区南部山区生态林(lín)建设的开篇之笔; “我(wǒ)在南山有棵树”,是凉州区南部山区生态林(lín)建设的“民生力量”。 地处黄土、青藏、内蒙古三大高原交会的关键地带(dìdài),武威凉州区的南部山区曾是生态脆弱的代名词(dàimíngcí)。2022年,凉州区抢抓“双碳”机遇,“向(xiàng)南部山区要绿”。在祁连山浅山适宜造林的区域,开展为期8年的生态林建设,计划到2029年新增生态林7.27万亩,并成立天梯(tiāntī)山林场,保障后期经营和管理(guǎnlǐ)。 凉州区林业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陆科介绍(jièshào)生态林情况 “项目建成后(hòu),凉州区森林覆盖率可提升近1个百分点,木材储备量增加20.45万立方米以上(yǐshàng),真正成为涵养水源、促农增收、助力‘双碳’目标的‘水库、粮库(liángkù)、钱库、碳库(tànkù)’。”凉州区林业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陆科说。 建设伊始,诸多难题亟需(jíxū)攻坚。工程区所在的谢河镇,地形复杂,高低(gāodī)落差大,供水不均。更为(wèi)棘手的是(shì),当地的湿陷性黄土“遇水即软(ruǎn)”,蓄水设施难建,灌溉更是两难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分区供水系统,配备定制水泵和变频调节设备,精确计算管网压力(yālì),设置(shèzhì)减压阀和排气阀,成功克服了供水难题。针对黄土遇水塌陷的特性,实施“短时多次”滴灌技术,配合土壤墒情监测系统,使苗木成活率突破90%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,不仅大幅提升苗木运输效率,还为后期管护(guǎnhù)提供了科技支撑。 智慧灌溉浇灌出的不仅是树苗,更是(gèngshì)希望。2022年(nián)至2023年间,凉州区生态林建设取得突破性(tūpòxìng)进展。在谢河(xièhé)、康宁、丰乐等镇及(jí)312国道、308省道沿线,2.12万亩(wànmǔ)荒山披上了“绿装”。2024—2025年,凉州区通过“我在南山有棵树”志愿植树活动、义务植树活动以及多渠道融资,在古城镇、谢河镇区域建成了1万亩林地的道路、供水等基础设施。 兴一隅绿、植一片林、富一方民。如今,这些新生的(de)绿色屏障正在发挥(fāhuī)显著的生态效益:水土流失得到(dédào)有效遏制,溪流重现清澈;局部气候得到改善,沙尘天气(tiānqì)明显减少;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,野生动物重新回归…… 不仅如此,在实施生态林项目中,凉州区还在南部山区试验种植油桃、油用牡丹等经济(jīngjì)林,发展(fāzhǎn)林下(línxià)养鸡、中药材种植等经济产业,探索打造“林-禽(畜)-花-游”观光产业园模式,让每一寸(měiyīcùn)绿地都变成“聚宝盆”。现在每逢节假日,游客纷至沓来,更是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,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(jiùyèjīhuì)和增收渠道,真正实现了“绿水青山(lǜshuǐqīngshān)就是金山银山”。 生态林建设,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(de)面貌,更让(ràng)人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希望。 如今,行走在凉州区南部山区,漫山遍野的绿树(lǜshù)令人心旷神怡(xīnkuàngshényí),曾经的荒山秃岭,已成为绿意盎然的生态家园。 未来,凉州区将继续推进生态林建设,让绿色成为(chéngwéi)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(dǐsè),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“凉州力量”。
「2025甘肃生态环保行」“我在南山有棵树”,染绿凉州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